《法句经》云: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
一个人的福气,不是上天给的,而是自己修来的。所以,要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福气,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就能略窥一斑。
皇后惊呼:“大事不好!山倒是江山难保,水干是民心不再,花谢是好景不长啊!”
这时,一位大臣出来劝慰道:“皇上,好事啊!山倒是天下太平,水干是真龙现身,花谢是果实要出啊!”
亲友探望他们时,一个人说:“虽然我活了下来,但是我的一条腿却没了!以后的日子,我可怎么过啊?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和亲友的生活一直愁云惨淡。
而另外一个人说:“虽然我失去了一条腿,但我活了下来!以后我们照样可以过日子。”于是,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苏轼有诗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踏遍万水千山,历经人情冷暖,看多了悲欢离合,最后才道一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是啊,心安之时,才有了平常之心,才有了能坦然面对人生起起落落的勇气。有了勇气,福气也随之而来。
世间的得失成败,离不开一颗平常心。看淡了,才拥有,生活会越来越得偿所愿。
善心善果,恶心恶果。起心动念的善恶,决定了你修来的福祸。
次年,兄弟二人本打算一道进京参加会试时,父母年迈,曾鹤龄主动留下来侍奉父母,兄长则进京如愿考中进士。
哪知没多久,兄长患病,英年早逝。之后,父亲也去世。曾鹤龄只得在家中尽孝。照顾寡母妻儿,和兄长的幼子。
一年又一年,直至侄子和儿子长大成人时,曾鹤龄已经39岁。
进京途中,曾鹤龄与几个举人举人船而行。这几个年轻举人看曾鹤龄年纪不小,一路上叫他“曾偶然”,笑他是偶然才中了举,并常常对他各种刁难污辱。
到了京城考试结束后,同船的几个举人全部落榜,唯独曾鹤龄却荣登榜首,成为了新科状元。
叔本华说过,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其实,旁人的嬉笑怒骂与己何干?计较的人,却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日日与自己为难,最终愤怒非常。
大福之人,必定有着良好的脾气。好脾气,才有好运气。人与人之间,好脾气的那个人,最擅长包容与让步。因为他知道,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让步,不是认输,而是心安;包容,不是妥协,而是重情。多一步退让,嗔心不起,罪业不生,就是在积德。
有个衣不蔽体的乞丐,在街上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吃过东西了,于是他满心祈祷着菩萨能给自己一顿饱饭吃。
就在这时,菩萨突然现身,乞丐连忙跪在地上哀求道:“大慈大悲的菩萨啊,求您帮帮我这个可怜人吧!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您可怜可怜我把!”
乞丐哪里还记得刚刚只想要吃顿饱饭的要求,马上开口道:“金子,菩萨,我要金子!”
菩萨说:“好,把你的外衣脱下来接吧。不过你要知道,只有牢牢包在你衣服里的,才是金子,如果掉在地上,就会变成垃圾。”
乞丐欣喜万分,急忙脱下那件衣服,眨眼间,天上就下起了金子雨。很快,乞丐的衣服就堆成了一小堆。
乞丐看着这金色的金块,两眼发光,兴奋地喊道:“再来些!再来些!”正喊着,突然“哗啦”一声,他那破旧的衣服裂开,所有的金子都滚落到地上,变成了小石块。
贪心是毒药,能害死自己。贪得无厌的人,从不知快乐为何物。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欲望是无底深渊,得不到满足,生活一塌糊涂。人生不是快乐不够多,只是察觉不到快乐有几何。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人生何处不修行?知足感恩人常乐,好运自然常跟随。
人的一生是万里河山,来往无数过客。不抱怨,不生气,常知足,便觉人生处处好风景,生活处处皆顺利。
朋友,祝你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福运常随,人生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