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说:越是有福气的人,往往越有这个特征,看看你有吗?

曾经,在密印寺烧香拜佛时,有位得道高僧这样跟我说:越是有福气的人,往往越有这个特征,错不了!看看你有吗?高僧所说这个特征,指的就是——心胸宽阔!越是有福气的人,往往心胸越宽广。

高僧指出,在一些人眼里,总觉得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妥,他们似乎总为别人的过错或缺憾烦恼——他们喜欢斤斤计较,所以烦心不已。正如一代高僧李叔同所云:“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做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多一点的宽容,就是给自己多一点的快乐空间。

高僧说:“宽容,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交流。”

宽著以心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把宽容看成一种暖流。在他眼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最重要的是宽容。所以他说:“以宽厚的心胸来对待同仁、朋友,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使每个接触的人都感到温暖、祥和。”

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最难得的是那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因为它以爱和宽容为基础。

高僧指出,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美德,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人与人相处时,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才会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高僧说:“与褊急之人相处,要宽宏大量。”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遇到气量狭小、性情暴躁的人,我用宽宏大量的心胸来包容他;遇到阴险狡诈的人,我用坦荡无私的心胸来对待他。”阴险狡诈的人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害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尚且要用坦荡的心胸去感化他,那么对于气量狭小的人我们更应该包容。

高僧说他自己不喜欢那些气量狭小、性情暴躁的人,认为他们很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急,实在不好相处。但是,高僧也不会因为他们的这一性格缺陷就对其避而远之,而是胸怀宽广地原谅他们的不足之处。高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避免冲突升级;另一方面,他们会在高僧的宽宏大量下自惭形秽,改正错误。这样做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高僧指出,其实只要你有宽阔的胸怀,你就不会再那么计较别人的言行,而他也会因为你的宽容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进而能有所收敛,直至逐渐改正过来。

高僧说:“宽容别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宽恕。”

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悯。

这句话的意思是:仇人和亲人同样受苦之时,应先救仇人。别人来辱骂自己,自己心中反而要生怜悯之情。

高僧指出,无论看起来多么完美的人身上,都至少有一两个缺点,有的缺点甚至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但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别人的这个缺点,就认为自己这一点比别人强,就自视过人甚至看不起对方。正如明朝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自己,可是人们往往能很快原谅自己,却无法原谅别人。高僧说,这种原谅自己却不原谅别人的行为是软弱的表现,因为你只敢面对自己的过错,却无法面对别人的过错。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错误还是无意间造成的,是无心之过。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那个犯错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个人能原谅你?如果对方原谅你,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对人要有宽容之心,不要把过错放在心里,应该忘了它。

当然,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给自己赢得更多的福报!

高僧说:“宽广胸襟,无忧也无恼。”

人的心量非常大,就像广阔的空间一样没有边际,没有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的形状,也没有或青或黄、或红或白的颜色,也没有或上或下的方位,也没有或长或短的尺度,也没有或愤怒或欢喜的情感,没有或是或非、或善或恶的道德标准,没有或头或尾的尊卑区分。

高僧指出,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对于摆脱外在束缚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过分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内心的束缚将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如果,能做到心胸像天空—样宽广。那么偶然的烦恼就像朵朵白云,根本不会妨碍内心的空灵。

总之,人生中不尽如人意,让人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用“宽以待人”的原则就可以将其化解。让别人愉悦,自己快乐,终达到圆满。

朋友们,高僧说:越是有福气的人,往往心胸越宽广!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