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悲伤的原因大体相同,但幸福的公司各有各的幸福。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油油气销售收入达2659亿元,同比上升67.6%。前三季度的净利润1087.7亿元,远超其去年全年的703.1亿元,而去年的业绩是其过往的最好业绩。
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大于100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仅有七家,而这七家中,只有中国海油(600938.SH)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
在这个国际油气价格史无前例的上升周期里,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斩获颇丰。2021年,国际原油市场标杆产品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0.9美元/桶,同比大幅上涨64.2%。2022年前三季度,布伦特均价继续上涨至102.5美元/桶。
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既有上游的油气业务,又有中下游业务。油气价格上涨利好上游生产商,对行业中下游来说并不利。中国石油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而中下游占比更高的中国石化同比下降5.4%。
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不同,中国海油则是一家纯上游公司。故中国海油成了石油行业巨无霸中最幸福的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油油气销售收入达2659亿元,同比上升6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087.7亿元,同比上升105.9%。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已远超其去年全年的703.1亿元。而去年的业绩已是中国海油的史上最好业绩。
在这一轮高价周期里,中国海油的油气产量节节攀升。2021年、2020年和2019年中国海油净产量分别为573、528、507百万桶油当量。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油净产量已达461.5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9.3%,创历史同期新高。
助推中国海油获得幸福业绩的原因除了产量提升,还有其较低的成本。在过去五年,中国海油的桶油作业费(即开采每一桶石油所需的工程费用等直接成本)稳定在行业最低水平,约6—8美元/桶,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作业费在11—15美元/桶之间,全球油气行业的平均水平在10美元/桶左右。
展望未来,中国海油的增产空间仍较大。中国海油在中国和海外的产量比重大约为7:3。中国陆上油气开发已达到瓶颈,而中国海油拥有专营权的海上油气资源还较大的增产潜力。2022年,中国海油的产量目标是600-610百万桶油当量。该司2023年和2024年的产量目标进一步提高到640—650百万桶油当量和680—690百万桶油当量。
通威取代隆基绿能成为最赚钱光伏企业。此前,隆基与通威未有过正面交锋,双方即将在组件环节展开较量。
2022年的短短9个月时间,通威股份(600438.SH下称“通威”)赚到了其上市以来共18年的年度净利总和。
今年以来,尽管光伏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海内外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首超400亿美元,均实现同比翻番。
最大赢家当属通威。前三季度,通威营收首度突破千亿大关,归母净利润实现2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倍和2.7倍。通威取代隆基绿能(601012.SH,下称“隆基”)成为最赚钱光伏企业。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环节。目前隆基在硅片、组件两端登顶,通威则在电池和硅料两端登顶。过去几年内,隆基作为全球最赚钱且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几乎霸占了行业内所有的关注。对比之下,通威则显得低调许多。
形势在2022年发生变化。如果细化到季度来看,通威2021年三季度的净利就超越了隆基,并于此后每个季度拉大差距。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的五个季度里,通威与隆基的净利差依次为4亿元、8亿元、25亿元、32亿元、50亿元。
2004年上市的通威渔业起家,是一家“农牧+光伏”的双龙头企业。在成为光伏制造端王者之前,通威已经当了很久的全球水产饲料老大。2010年前后,水产饲料行业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通威确立新能源为第二主业,通过收购硅料公司切入光伏赛道,后续向电站、电池片环节扩展,完成光伏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
多晶硅是光伏产品的制造原料,也是近两年内光伏产业链中供给最稀缺、价格涨幅最大的环节。2022年10月底的价格是2021年初的3.5倍。在这轮硅料价高量缺的历史性周期中,老大通威无疑是最幸福的光伏公司。
通威并未披露最新的毛利率数据,作为参照,2021年通威多晶硅产品毛利率66.7%,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
除了硅料的暴利,通威的电池片业务也为业绩增色不少。不同于2021年电池片环节两头受压的窘境,得益于下游需求拉动,2022年大尺寸产品供不应求,产能利用率迅速抬升。作为硅料、电池片的老大,通威吃尽两端红利。
考虑到庞大的新产能投放在即,硅料企业的好日子很可能不会太久。一般来讲,硅料项目的投产周期约18个月,产能释放速度慢、产能弹性小,开停车成本高昂。一旦终端开始调整,硅料环节将陷入被动。硅业分会已就投资过热做出警示,硅料短期供应持续紧张,未来2-3年产能将持续释放,中长期或出现供大于求局面。
暴利的幸福不可持续,眼下硅料高价已经开始松动。11月24日,咨询机构PV Infolink报价显示,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2万元/吨,环比下跌0.3%,为年内首降。尽管如此,考虑到通威绝对的体量和市占率优势,短期内其在降价潮中的受创面积非常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通威正试图借力这轮硅料高利润周期,进军组件、强化下游。历史上,隆基曾凭借单晶硅片的高利润顺利向下开拓组件,只用了五年时间就登顶全球,这一逻辑在当下的通威身上同样成立,甚至阻力更小。
组件是光伏制造环节的终端产品,进入的技术、资金门槛最低,扩产周期也最短,核心竞争力在于需要时间搭建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认知度,这也是通威正在重点发力的方向。
由于所涉环节不同,此前隆基与通威并未有过正面交锋,双方即将在组件环节展开的较量引入瞩目。
2010年上市以来,九安医疗的业绩很普通,而在2022年一季度,上演了“一顿吃饱十年不饿”的奇迹。
一般来讲,公司运营应该具有持续的营收和现金流。但九安医疗(002432.SZ),却在2022年一季度,上演了“一顿吃饱十年不饿”的奇迹。
A股103家“医疗保健设备”公司(按中信证券行业分类,下同)的业绩却连年普涨。板块公司年收入中位值,从2019年的5.75亿元,增至2020年的9.19亿元、2021年的10.98亿元。2022前三季度103家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2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9%。
该板块龙头企业迈瑞医疗(300760.SZ)2019年营收163.4亿元,2021年增长为249.9亿元,而2022年前三季度为230.4亿元。
但论2022年业绩,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迈瑞医疗都只能屈居第二。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收245.9亿元,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倍和320倍。
九安医疗的逆天业绩,主要来自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17. 4和143.5亿元。其实,它二三季度的业绩,已经泯然众人,回归常态。
2010年上市以来,九安医疗的业绩可谓很普通。2010-2019年的十年扣非净利润总和,竟为-9.08亿元。
九安医疗的幸福来自海外销售。一直以来,该公司就是出口大户。上市前,其营收60%来自海外;2021年,这一比例已升至90%以上。今年一季度的逆天业绩,主要来自美国的新冠病毒自我检测试剂盒订单。
这并不容易。美国FDA资质的高门槛,令许多中国医药公司望而兴叹。九安医疗的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2021年11月6日获得FDA EUA授权,这应该归功于公司多年来海外销售的经验积累。
另外,中国的供应链资源和强大国际物流运输保障能力,对九安医疗的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仅在3个月内,九安医疗就把日产能从100万人份提升至1000万人份,随后又提升至2000万人份。这些产品通过空运,源源不断发往美国,日发运量高峰时达到3000万人份。
对九安医疗而言,这一季度的幸福,就已经足够。忽然有了这从美国赚来的百亿横财,九安医疗的实际控制人刘毅,终于可以安心烧钱,继续探索推进其一直赔钱的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战略。
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的营收、利润等财务表现非常相近,但在这两家公司中,我们毫不犹豫将赣锋锂业选为2022年的幸福公司。
在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几年间,新能源行业的景气度一直十分坚挺。其中锂电池无疑是最火热的题材。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从最上游的锂资源到最下游的新能源车,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在这一轮的高速发展中,公认受益最大的是锂资源行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赣锋锂业(002460.SZ)和天齐锂业(002466.SZ)。
赣锋锂业的盈利稳定性在锂矿企业中出类拔萃,从2007年上市至今持续盈利。即便在锂价最低谷的2019年,它也维持了3.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债务方面,上市以来资产负债率总体低于40%,流动与非流动的资产、负债从未出现大幅波动。在矿业这样一个重资产、高负债的行业中,持续稳定的财务表现证明公司运营的健康度较高。
2022年,赣锋锂业提出未来十年公司发展的定位是技术赣锋。2022年前三季度,赣锋锂业扣非净利润138.8亿元,同比增速872%。前三季度,研发费用9.5亿元,2021年全年3.4亿元。作为对比,天齐锂业同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36万元和1883万元,差距明显。而研发投入带来的是成本上的显著优势。
赣锋马洪项目产能5万吨,投资7.7亿元。SQM公司(智利矿业化工)澳大利亚项目产能5万吨,投入14亿美元;雅宝澳大利亚工厂产能5万吨,投入12亿美元;天齐锂业澳大利亚工厂产能4.8万吨,投入7.7亿澳元。这其中虽然有土地、建设成本的差异,但与这些锂业巨头相比,赣锋的建设投入仅约为它们的0.1-0.2倍。这足以体现赣锋在氢氧化锂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
赣锋的锂电池业务也从2021年开始步入快车道。11月23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启动赣锋锂电分拆上市。据该公告,2021年,赣锋锂电营收20.8亿元,净利润4044万元;2022年上半年,营收19.33亿元,净利润1.69亿元。目前赣锋锂电已签约确定的项目有广东惠州、江西新余、重庆两江新区三个区域,五个项目,规划总产能超30GWh,总投资超百亿元。
盐湖股份曾是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败家子,而未来,只要稳健经营,不败家,吃老本也可以继续幸福下去。
盐湖股份(000792.SZ)曾是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败家子。盐湖股份家里有矿,而且不是一般的矿,是2022年最热的钾和锂。
由于多年以来的盲目多元化,2019年盐湖股份资产减值210亿元,信用减值39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459亿元。
经历破产重整,2020年盐湖股份完成亏损资产剥离。盐湖股份家大业大,风波过后又过上了幸福生活。2022年得益于钾肥和锂金属大幅涨价,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0.8亿元,同比增长226%。
全球钾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1年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钾盐可开采储量大于37亿吨,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东欧地区,其中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储量分别为11亿吨、7.5 亿吨和6亿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0%、20%、16%,合计占比66%。中国钾盐储量3.5亿吨,占世界钾盐储量的9%,排名第四。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是全球最主要钾肥消费国之一。但国内钾盐资源匮乏,钾肥自给率近年来维持在50%左右。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2022年如此幸福,一方面是时代造就;另一方面,则受益于在技术方面的长时间坚持和积累。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2022年如此幸福,一方面是时代造就:新能源车的浪潮,推动了汽车产业格局在2022年加速变化,将比亚迪从谷底推到了高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的长时间坚持和积累。


更高比例的市场化电量,和更高的市场化电价,是发电上市公司今年扭亏为盈最重要的动力。





更高比例的市场化电量,和更高的市场化电价,是发电上市公司今年扭亏为盈最重要的动力。



一年前,顺丰控股还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今年有了业绩新引擎。


2022年前三季度,顺丰控股的净利润为55.1亿元,同比增长336%;扣非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增幅超过1060%。



互联网公司一片寒气之下,拼多多逆势增长。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73.4%。
2022年,互联网公司大都难熬。一片“寒气”之中,脱胎自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拼多多(PDD.O)逆势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拼多多营收907.3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2.10亿元,同比增长1873.4%。




每家房地产公司都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万科凭什么是不幸中的“万”幸?
2022年,房地产行业经历融资收紧、销售腰斩、断贷风波,元气大伤。但仍有些公司维持了利润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万科(000002.SZ)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7%,达到170.5亿元,位列A股135家房企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