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厨房结构和燃料的巨大变革,传统烧柴火的泥筑灶台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灶神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迎灶神的习俗也被人们所淡化了。
灶的产生,是灶神出现的前提。灶的产生是人类长期用火煮食的必然。最早的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们为了取暖烤食、驱兽避邪而在野外燃起的一堆堆经久不息的长明火。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房屋产生使室外长明火转入室内,逐渐演变成为我们所熟知的灶。而灶和火是紧密相连的,对火的自然崇拜促使了早期灶神的产生。
陶灶宜宾市博物院藏
灶神,亦称灶王、灶君、灶君菩萨、灶王爷、灶公公、司命灶君、护宅天尊等。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是主管炊事的神祇,最初人们心目中的灶神是一位女性。随着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进行过渡,到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灵就开始以男性神为主了,灶神形象也开始转变。
灶神的形象多多,除了是个美女,你们还知道灶神有哪些形象呢?
灶神是老妇人。《礼记·礼器》有云:“孔子曰‘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郑玄注:“奥,或作灶,老妇,先炊者也。”
灶神是火神祝融。许慎《五经异义》记载:“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
灶神是炎帝。《淮南子·汜论篇》说:“炎帝做火,死而为灶。”
灶神是黄帝。《太平御览》卷186引《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灶神是张单。《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
灶神是穷蝉。《大戴礼·帝系篇》说:“颛顼户穷蝉,穷蝉即灶神。”
灶神是蟑螂,有些地区称蟑螂为“灶马”。
看看这些形象,你们想到了几种呢?
不同的灶神形象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灶神的崇拜逐渐也从对某一神灵的崇拜转变为对灶神这一概念的崇拜。这种转变奠定了中华灶神形象多姿多彩的思想基础,表露出灶神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灶神的职责,最初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演变成玉皇大帝派驻各家各户的“专使”,赋予了它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的职能。
杨家埠灶神年画
旧时家家都有灶台或灶房,所以祭灶神、迎灶神是新年中的大事,几乎家家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神位中间供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则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还有将神像直接贴在灶壁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画男女两人,女的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今天是正月初四,迎灶神的吉祥日子。俗谚说“送神早、接神晚”,神仙越晚回来,代表玉帝对其的喜爱程度越高,故最好选在午后才开始祭拜。并且在这一天灶神要点查户口,所以切忌外出离家,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酒茶,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四除了要迎灶神,还有吃折箩、接五路、扔穷等习俗。据说在大年初四这天,说上一句报喜的祝愿,可以祛除霉运,所以逢人就要说“新年好”之类的祝福。恰逢佳日,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安康,新年快乐!
百节年为首,千里不同俗。全国各地过年习俗有些微不同,你的家乡正月初四这日有哪些有意思的习俗呢,快来和我们说说吧!
文|古潇文
排版|郝培鑫
审稿|代文迪
扫码关注
宜宾市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