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美妙音乐
。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二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给岳父岳母拜年,民间称“姑爷节”、“迎婿日”。“回娘家”又称“归宁”。
中国人最亲密的是血缘关系,姑爷有“半子之劳”,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
大年初二,姑爷精神抖擞,穿戴一新,带上丰厚的礼物去看望岳父岳母,正是一年一度作为“半个儿”见“亲娘”的机会,以慰问“二老”。
有的地方称新女婿为“娇客”。对于“娇客”拜年,岳父母家无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
初二,出嫁的女儿携夫婿回娘家,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然而送年礼,既有数字上的讲究,也有谐音上的讲究。

首先是送“双儿”不送“单儿”,取“好事成双”之意,图的是个吉利。装点心匣子或装果篮儿,其种类要为双数,四样、六样或八样。
其次,注重所送年礼的谐音,有些东西的谐音“犯忌”,不宜送人。
拜年时讲究送酒,因为“酒”与“久”谐音,有“天长地久”之意。
中国传统习俗年初一为吃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新年的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
有的地方准备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也会做些好意头的菜肴,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
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发大财。
民间谚语说了: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图的是条条顺,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
所谓初一饺子,初二面。且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这面须为冷汤。
现今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大年初二,祝福到;过大年,放鞭炮;家安乐,福气报!
新年伊始,最重要的日子有家人陪伴。全家团圆,齐聚一堂,便是最美好的事!
愿:家中长辈,健康长寿!家中手足,顺利如意!家中小孩,聪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