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来普陀山寻兔,必定福气加身!

熟悉普陀山的人都知道,普陀山素有“海上仙山”、“震旦第一佛国”之称,千百年来,普陀山以海山之盛,大士之灵,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不远万里前来朝圣。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普陀山地质属于古华夏褶皱地带,以燕山运动晚期侵入花岗岩为基础,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白垩纪。因此山上洞壑幽深、奇石嶙峋,形成了许多奇特景观,如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刀劈石等。

那么这些奇石异景跟“兔”有什么关系呐?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山上就有一处神奇的“兔岩”,引得众多香客文人前来参观膜拜。

根据清康熙《南海普陀山志》载:“兔岩,在象岩上,驯耳趺居,首目宛然。”当时来山的寺僧香客就发现,站在几宝岭(仙人井西侧山体)上,可看见东侧有一巨石伸鼻举目,眺望东海,形似大象,因此称其为“象岩”,而在象岩的上侧有一石,犹如驯服的兔子卧于其上,因此时人称为“兔岩”。当时的文人墨客,看到“兔岩”奇景,也是有感而发,便写出了许多妙文佳句。

兔岩

浙江钱塘·祝德风

跃跃无庸愁犬获,爰爰差喜比鸥闲。

微躯不怕狮王搏,同住灵山日往还。

兔岩

释际祥

灵山闻法后,狡兔变为驯。

帖耳垂头坐,无劳觅窟频。

时至今日,“兔岩”已经湮灭在历史之中,鲜有人知,如果有兴趣的游客不妨顺着古人的指引,去普陀山探寻“兔岩”的踪迹,如果能寻到,兔年必定福气加身,好运延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