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如何让福气常在?

正月初八谷日节

今日正月初八,据说这一天乃是谷子的生日,被称为“谷日节”。传说这一天,若是天气晴朗则农物丰收,若是天气阴冷则农物欠收。

为了一年的农作物五谷丰登,古代农民极其重视正月初八,把它当第二个春节。当天会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祭拜,而且为了尊重谷子,这天绝对不吃煮熟的谷物。

有一些地区,会让孩子在这天下厨,一切步骤都是由孩子自己操作,父母们则是站在一旁对其进行指导,但绝对不可代劳。

此举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做一顿饭有多么不容易,一则让他们更加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辛劳;二则可以让孩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印光大师惜福盛德

佛教尤其提倡节约,高僧大德更是惜福如常。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

弘一法师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

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
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
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
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印祖曾开示:食为民天,何敢暴殄?宜与儿女及婢仆等说其所以。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蹧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我们平常用餐时更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一餐饭从播种、灌溉、收割、运送、销售、采买、烹饪……都是所有因缘共同奉献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体念成就这一餐饭的种种因缘,便能够更加懂得惜福感恩的重要,更加能够坚定精进修道之心。

佛子当惜福造福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有人会认为过时的东西都要丢掉,半碗饭、一张纸不值几个钱,不要搞得太约束。这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

从因果上思维,就会知道哪怕只是浪费半碗饭、一张纸,也有很大的罪过。

古人说:“惜衣惜食,非为惜财为惜福”。半碗残饭,所值几何?但想到其间有多少耕作者的劳力与汗水,我们就不能不珍惜这半碗残饭。一张纸,所费无几,但想到一张纸所耗费的自然资源,我们就不能不爱惜这一张纸。

福,是前生善业感得的果报。今生我们能获得,更要珍惜这果报,继续造善业,以积蓄来生的福报;如果不知珍惜,待到福报耗尽时,安乐可能也就随之殆尽了。

惜福,是尊重因果,知道当下的福是过去乃至自己前生的努力付出的结果,珍惜尊重自己的付出所得。

同时,惜福是知道当下的福是无常的,要及时抓住利用当下的福,如理修行,如法行善,转福报为功德,来创造未来自在永恒的安乐。

【念佛共修报名】

东台弥陀寺以“教遵天台,行归净土”为修学指导方针,为接引有缘莲友,常年举办精进佛七和关念佛。

【报名方法】

(手机扫码报名)

请诸位莲友提交表单后耐心等待客堂通知,因特殊时期,未接到通知来寺者恕不接待!

详情咨询:187 9645 9791

在 线 回 顾

点 击 下 方 在 线 回 顾 往 期 内 容

弥陀寺历史

传奇历史高僧辈出

净业信愿行

全新栏目期待你的加入

原创漫画

简单的故事别样的寓意

每周素食

健康素食 别样美味

弘法 实修 安养

信愿念佛 福慧双修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苏(2022)09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