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年俗,找福气——弘毅级开展新春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笃实 求知力行 致远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福州第十六中学关注我们

寻年俗找福气

为响应学校“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品味中国年”活动号召,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1月28日,在班主任陈丽婕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福州市第十六中学弘毅级14班的同学们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跟随老师一起漫游在灯光璀璨、人来人往的大街小巷中,唤醒老福州记忆体验家乡年味共同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家先一起参观了位于郎官巷的福建民俗博物馆。这是一座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省属民俗博物馆,是海内外游客了解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和福建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走出福建民俗博物馆后,同学们结合目莲救母、夏日祭火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分享了印象最为深刻的收获:“福州人自古注重孝道,“拗九节”是福州春节期间特有的民间传统习俗,我们要传承发扬爱老孝老的优良传统。”“按照老福州的传统过年习俗,我们的祭灶比北方晚一天,灶糖灶饼饱含我们祖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宫巷的严复书屋,在这儿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逸趣横生的春节习俗知识大比拼挑战赛。同学们随机分成两组,通过抢答的方式,你追我赶,互不示弱,对春节习俗如数家珍。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银铃般的声音响彻天空。

最后,到了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就是吃元宵、做花灯!老师请同学们品尝了福州老字号耳聋伯的元宵,分享了元宵饱含着团圆和美的寓意;介绍了福州元宵花灯的历史典故、盛名由来及独具乡土生活气息的不同特色。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同学们脑袋里纷纷呈现出福州花灯形态别致,色泽鲜艳,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官民同乐”的美好盛景。

同学们纷纷迫不及待地拿出携带的手工花灯制作材料,热闹地围成一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坐在三坊七巷古香古色的木质长廊上做起了花灯。同学们一起交流、沟通、研究,一步步的搭建、固定、组装。不一会儿,各种颜色、各种样式、漂亮精巧的灯笼便闪亮登场了。同学们也为自己做出的灯笼感到自豪,互相分享花灯寓意,向自己的亲人们、同学们传递深深的新年祝福,场面温馨而幸福。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度过了一次难忘、充实、有意义的春节研学之旅。在感受春节习俗文化魅力的同时,更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与经典。同学们在长大一岁的同时,更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弘毅级14班新春研学主题实践活动在同学们《元日》的琅琅合颂中圆满结束。

“文化永传承,我爱中国年”!如今,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福”字、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满眼的中国红,照亮了福州城红通通、璀璨夺目、流光溢彩的夜空!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吉祥色,幸福色!

策划:陈丽婕

撰稿:蔡笑恬

摄像摄影:陈天然

视频制作:林闻

审稿:陈丽婕

福州第十六中学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