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过寿有讲究:哪三种情况下不能过?

生日是每个人出生的日子,这是每年都有的!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般到了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和同事,朋友或者同学们一起去好好庆祝一番!

过寿不等同于过生日!

只有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过生日才能称得上过寿!比如有些地方至少60岁以上才能过寿,因为六十岁刚好是一甲子!在有少数地方则要70岁以上才能办寿!

而且不光是如此,关于过寿也还有一些讲究的,不是想过就过的!在民间所说的“寿有三不过”就是其中之一!

少于60岁不宜过寿

对于老年人的定义:是指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人,如果小于这个数字,那就顶多算是过生日。

在人们的认知中,一旦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到了尽头。对于敏感的人而言,他们会觉得大众是在说自己已经”没用“了,故而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情绪。

即便是按照老祖宗的“干支纪年法”和“无行说”来推演,也是以“60年为一甲子”。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每60年为一个完整的轮回,故而把60岁定为”过寿“的基本资格。

这一推论倒是和如今的“老年人”定义不谋而合,所以,在过寿者的起始年龄上,从古至今都是很统一的。

年龄超过90岁的老人不宜过寿

在民间给老人过寿一般的年龄在60-90岁。毕竟在传统的纪年法上,六十岁才遇到一个甲子年一个轮回,可喜可贺。

人们常说“老来小”,意思就是说60岁的人是老人也如小孩,在很大程度上脑子就会反应迟缓,这时过寿老人也有着重生的概念。

而过了90岁以后,很多的老人就会变得越发衰老。对于90岁的老人来说也是不愿意再过寿的,对于这一点,可能很多的人能够心神领会,就是怕死。毕竟过寿就是又老了一岁,虽然过寿是晚辈对长辈一种孝道的体现,但在一些老人的眼里,却是一件坏事,并非好事。

甚至有的老人认为过寿就是盼着自己早点死去似的,为了避免这种想法和稳定老人的情绪,所以年龄过了90岁的老人不宜过寿,也因此在民间也有“90不过寿”的一种说法。

七十三和八十四岁不过寿

这也和古人留下来的一条俗语有关,相信很多人听说过,那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民间认为对于老人来说,七十三和八十四岁是两道坎,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年纪,而这两个年纪也是十分忌讳过寿的!

而之所以在以前会有这样的说法,据说是和我国的两大圣贤孔子和孟子有关,因为据民间记载他们两个人就只活到了七十三和八十四岁!

既然他们这样的圣贤都是活到这个年纪,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又怎么能活过他们呢?因此,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岁数也成为了人生的两道坎。这也提现了对孔孟两位圣贤的尊敬!

在农村一‬些‬老人活到了七十三,八十四,别‬说‬过‬寿‬了‬,‬别人问‬及‬自己的年龄很‬自然的就会说七十四,八十五了,直接跳过七十三、八十四这两道坎。‬所以,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寿‬也是为‬了‬消除老‬人‬的心‬理‬障碍,‬能够快快乐乐地‬享受美好的人生。‬

给老人过寿也是一种孝心,该讲究的讲究,不该讲究的也没必要过于讲究,毕竟这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所指的这“三不过”还是很有部分道理的。

给老人过寿虽然是一种孝心,但也要考虑老人的心理,老人只要没有心理障碍,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是后代子孙最大的福气!不知大家对于给老人过寿是怎么认为的?欢迎留言!

来源: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编辑:国学君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