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缺点”中,或许藏着你最大的福气

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若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就离完人不远了。

我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会不断看到自身与外界的异同,从而逐步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即符合自身个性的部分,“缺点”即是与自身个性相冲突的部分。这里的“个性”指的就是我们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优缺点,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并不代表“优点”就是好的方面,“缺点”就是不好的方面。你不可能找到这世界上有什么是完美的,你甚至无法用人类现有的认知来定义“完美”。毕竟“人各有异”。因此,你的“缺点”中,或许藏着你最大的福气。

正视自己的缺点

藏地有句俗话:“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

世界是多元的,越是广阔无边界,越是变数不可控,人们很难用绝对的规则来约束整个世界,因此,人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明白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西方哲学家拉莱尔说:“人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茫然不知自己还有缺点。”当你发现自身的局限性,自然就会察觉,总有些东西在制约着我们,与其花费时间分辨何为优点何为缺点,不如统一将其视作特点。

当我们发现这些特点,并且悦纳这些特点,就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善用自己的缺点

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废人。

清朝名将杨时斋就特别懂得“长短相倚相伏”的道理:“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眼盲)者,令其伏地远听。”

杨时斋把士兵的优缺点看得分明,用得合理,即使是那些在别人看来是“老弱病残”的士兵,在他手下也能人尽其才,各扬所长。

这是因为人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对应、相联系的,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更,前提条件的不同,优缺点自然也不会固定。因此,懂得“取长补短”,善用自己的缺点,“缺点”也可以称得上“优点”。

补全自己的缺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只有发现自己的“缺点”,才有机会去改正和提升。一个充满挑战与未知的世界固然使人畏惧,但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同样让人兴致全无。只有存有缺憾,生命才能拥有张力,才会有活力,正是缺失的部分,才使我们保持斗志,向好向善。

对于学佛人来讲,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身为佛子,重要的是用佛法的智慧来改善自己,而不是执着于优点和缺点的数量。看到自己的缺点就去改正、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去学习,这也是菩提行道的教诲。这种心态能够让我们欢喜快乐,能减轻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增添福慧二资粮,能够帮助我们进入菩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