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为什么是一种福气?三个地方告诉你

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省钱”成为当下主流的消费模式。

人生在世,钱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正所谓:“手里有存款,才能心里不慌乱。”
所以,省钱不是抠门,不是小气,不是不花钱,而恰恰是一种追求“性价比”的生活态度。
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人生经验要一点一滴积累,而金钱也需要一分一厘积攒。”
一个人最明智的活法,就是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学会省钱。
一:省钱,是一个家庭的美德。
一个失败的家庭,不是没有钱,往往是家里有了一个败家子。
一个败家的人,不仅会让自己变穷,还会拖垮全家人。
有的家庭,父母都是勤俭节约的人,为了让家庭变得富有,想了很多的办法。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存款有了几十万。可是,儿女却不争气,只懂得花钱,从来不去赚钱,还嫌弃父母给的钱太少了。
儿女买车买房,都是“向父母伸手”。儿女结婚了,也不去工作。儿女也变成父母了,带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爷爷、奶奶”。
儿女的生活越来越好,是家庭兴旺的征兆。如果儿女懒惰,父母再努力,也没有用。
一家人都勤俭节约,那么这个家庭会越来越兴旺。家里的存款慢慢增加,儿女赚钱的速度也在增长,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都能够应对。
省钱是一个家庭的美德,也会让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幸福。
家里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把现有的物件,都充分利用起来,家里就会干净整齐;家人都过节俭的日子,在钱方面就不会争吵不休,不管钱在谁手里,都放心。
二:省得了钱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杆秤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21岁的时候就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即使他后来当了官,日子也好了起来,但在做官期间他仍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由于“文字狱”,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俸禄减少了许多,虽然是官,但他常常过着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了一块地,便自己学会了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唐宋八大家不仅不仅是他们的诗词歌赋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们的节约省钱技能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省下来的钱并不是让我们有炫耀的资本,而是以备不时之需。人有生老病死,总会需要用钱的时候。
三:捂住自己的钱包,学会做一个“小气”的人。
其实,很多钱,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花。花钱买罪受的事情,你一件都不要做。
比方说,你想要买一条裙子,在大街上逛了很久,也看了好几家店铺。物美价廉的裙子,你看不上,主要担心穿出去“太掉价”了;很贵的裙子,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但是穿这样的裙子,更有面子。最后,你一咬牙,为了面子,买了很贵的裙子。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样的消费方式,让很多人都吃尽了苦头,却不知悔改,放不下面子。
还有一些人,喜欢把自己伪装成富人。常常去旅游、常常去高端酒店吃饭、买了豪车去兜风……不知不觉,钱就变成别人的了,自己辛苦多年,却还是穷人一个。
真正聪明的人,学会了过低配的生活。
人这一生,极简的,就是幸福的。
结束语。
学会攒钱,才能越来越有钱。
省钱的本质,是为了将来的自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王尔德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一语道破扎心真相。
成年人还是没事少任性,有空多存钱。
毕竟,你最大的底气,都是钱给的,能治愈人世间一切“不甘心”。
在这本就凉薄的世界,你的存款,就是你最高级的体面。
它成为你最坚硬的铠甲,助你披荆斩棘,一路乘风破浪,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点个赞,愿你做一个好好存钱的人。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