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刻关注禅艺会
❀让我们共同参悟另一种人生!❀
19年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临终前,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古人言,《易经》博大精深,在于它包罗万象。
-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佛家有句话:“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能够承载多大的福气,关键在于他能够背负多大的屈辱。有人辱你,面不改色,非但不是懦弱,反是胸襟,胸襟宽厚者,人生自有天地。很多人受不了言语不敬,稍有不悦就立刻翻脸,一把嗔火烧了自己的前程。
厚德载物,一个连言语都承载不了的人,如何能载得了大福。大多数时候,你感受到的侮辱,其实不值得计较。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报复。
-
施人之恩,不记于心。
《战国策·魏策》有言:“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一个人做了有恩于别人的事情,不能总放在心上。
施恩,不是把善行当做交易,更不是以善易善。如果每次都记在心上,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
察人之过,不扬于众。
老话说,心宽一寸,路宽一丈。一个心宽的人,就算知道了别人的过失,也不会四处散播。这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德行。
听闻别人是非,闭口不言,是为修养,可少祸端;察人有过于己,恕而容人,是为能容,必多福安。而那些打着“性格直爽,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大多不是心直口快,就是心里坏。
-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察觉到别人的狡诈,不要用言语表现你的愤怒。多动脑,少动嘴,冷静思考,才能趋福避祸。
《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越是急事,越要冷静。遇事不逞口舌之快,保持清醒,不乱方寸。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
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古希腊有句谚语:“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韩信当年落魄潦倒,饥饿难耐时,江边一位漂母给他饭吃,很多年后韩信赠以千金。做人一定要知恩,记住别人的好,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好。
文章和配图来源于网络
关于我们:
【禅艺会】【CHANYIHUI_2014】
中国禅文化艺术研究院(会),简称“禅艺会”。是一个集诗意栖居、文化养生与泛艺术投融资,以及慈善公益于一体的平台,倡导并践行“有一种生活,叫禅艺人生”的生命理念,致力于推广至真至简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生活与共享亲情的雕刻时光——成长,分享,感恩。
点击最上方标题下【禅艺会】直接关注
感恩分享,共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