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取时也要存,懂得惜福、培福

人生在世,大多数人求的都是福寿两全,人生幸福长久圆满足矣。

而佛法为什么会留存于人间?佛说:一切皆苦,有漏皆苦,无一例外。人间皆是苦海,烦恼无穷,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间传法,普度众生,殷切期盼众生都能以此修得福报。

福报能使人远离烦恼苦厄,家世风光,财源广进,子孙孝顺,因此人人都以为得福就是好事,福报来得越快越好,因为福报来得越快,受的苦就越少。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佛法不坏世间法

“佛法不是世间法”,但“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是超世间的,所以“佛法不是世间法”,但“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一个字都不能错,世间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生死流转法。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不坏世间法。

觉悟,不需要把瓶子砸掉,才知道瓶子是空的。你把瓶子砸掉了得到个“空”,也不是真的空,不是指瓶子被砸掉了、坏灭了才是空。

你要看到瓶子是众多因缘和合的,没有一个可以称为瓶子的物体,不需要破坏瓶子本身。所以不是学佛了,就一定要把世间的一切破坏掉,不是说成为佛弟子、成为修行者之后,我们就放弃了世间的建设。

佛法不离世间觉,修行不是说放下手中的活,而是在手中做活的时候保持正觉。在这个生死流转的路上,做任何事,要有一个正念,要看到佛性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修行。一个有修行的人,反而会把世间的事做得更完美、更精致。

佛法总治

但也有例外

《阿弥陀经》也好,阿弥陀佛的本愿也好,一切果地的威德,都会讲到佛菩萨无怨无悔地帮助我们。但都有一个前提,如果我们自己诽谤佛法或者违背善知识,那就没有办法。

举个例子,人生病了,找医生看病、配药,但你完全不听医生的嘱咐,不按照医生的药方去服药,那病怎么可能好呢?医生没有办法向你保证,你今天看到我病就一定可以好,你要遵医嘱,要有所禁忌,按时服药,按照这个去做,病才可能会好。

福报

也会成为远离佛法的因

修福和修慧两个比较起来,修慧是更重要的。修福只能在生死流转的路上增加我们的福报,但是要出生死流转、要成佛道,关键取决于智慧,能不能解脱的关键点在于智慧而不是福报。

有福只不过生死流转得滋润一点,如果你把福报回向于成就你修行的顺缘还好,如果你的福报不回向于解脱的话,它还会成为你放逸、远离佛法的因。

法的殊胜性实际上就是我们心态的殊胜性。同样做一件事,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动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因是好生护生之德,施他饮食;是施财施恩于他人;是施药戒杀,心慈无害;是多结良缘,爱惜大众;是有修有养,修行福德。

《法句经》中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善是从小善积累而来的,一个人的福报,也是从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而来。

为什么说学佛有智慧,有福报?因为佛教导众生发善根,造善业,这些行为皆是福报的因缘,人生的福报想要长久,须惜福、培福,从身边的小事培养福报。

人生一世,求的都是“福”。福气取时也要存,懂得惜福、培福,福气才能越用越多,享之不尽。

供养僧衣功德殊胜

僧衣代表着

“延续佛灯明,统领大众,

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的僧宝。

供养僧衣,得色身庄严,

色身坚固,色身清净报。

有机缘供养僧衣,是无上福田。

僧人是佛教三宝之一的“僧宝”

故称为“福田僧”

是为众生广种福田

因此所披戴之服装称为“福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