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胖点有福气啊!
小孩子就应该这样肉嘟嘟的~
要是谁来反驳一句「胖不好」,铁定被亲戚们群攻:
小时候胖点有什么关系啊!
长大了就会瘦下来了!不信你看他!
你可想得太美了!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儿童期肥胖与成年肥胖的调查,发现:6岁以前就肥胖的儿童,成年后肥胖的概率约为25%;肥胖持续到青春期的儿童,成年后肥胖的概率约75%。
之前还有一条惊悚度十级的新闻吓坏了家长们: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肥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现代家庭的健康核心问题,特别是自制力非常差的幼小阶段儿童。
几年前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就报道全国有近4000万“小胖墩”,要知道全国儿童总数才2亿多!
“一胖毁所有”,毁掉的不仅仅是年轻男女的美貌帅气,更有孩子的健康。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全球已有15亿超重患者,儿童及青少年超重者占31%,肥胖患者达5亿人,肥胖患儿占6%~8%。[1]
小时候胖
长大真的不太容易瘦下来
很多人觉得小时候胖不重要,主要是认为长大就会瘦下来。
但事实是残酷的,一项长期追踪的研究发现:
*数据来源:Freedman, D. S. et al., (2018). Tracking and Variability in Childhood Levels of BMI: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26(7), 1197–1202.(此研究是在美国人群中做的,肥胖的定义是体重超过 cdc 的第 95 百分位,比例仅供参考。)
如果从小就存在肥胖问题,减肥之路将变得更加艰难,因为儿童期肥胖的孩子,可能已经养成了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比如,肥胖的孩子大多更嗜甜、爱好高油食物、不按时吃饭;同时,因为身体笨重,肥胖的孩子相比同龄的正常体重的孩子,也更不爱运动……
儿童期是培养和塑造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如果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开始想怎么能瘦下来,比小时候难太多了。
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经达到了 19%。
也就是说,6~17 岁的孩子里,每 5 个里面就有 1 个小胖墩。而在 1985 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只有大约 1%。
社会因素、养育方式等等多种原因都在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胖,而且不只是胖了一点。
你家宝宝算肥胖吗?
该如何评估?
那么,你的宝宝属于肥胖范畴之内么?该如何评估?
1、标准体重法
宝宝月(年)龄 |
标准体重 |
1-6个月 |
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
7-12个月 |
出生体重( 千克)+月龄×0.5 |
1岁 |
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
而肥胖根据超过标准体重20%~30%、30%~50%、50%以上又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种级别。
2、腰围身高比(腰围/身高)
记住两个数字0.46和0.48。
女孩10岁以前是0.48,10岁以后是0.46。男孩都是0.48。
仔细一算,你的宝宝在这一队么?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很多人都喜欢说「小时候胖嘟嘟多可爱啊」,但如果这份可爱的代价是对孩子的伤害呢?
越来越多的证据在说:「肥胖」真的会伤了孩子。
高血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2 型糖尿病,这些原本认为只有成人才会有的疾病,已经慢慢趋于低龄化。
这些疾病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从小就要进行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监控,严重的甚至从儿童时期就要开始进行治疗。
而即使在儿童期对健康的危害没有显现出来,肥胖带来的长远影响也是非常可怕的:多种慢性病、癌症的风险也在增加。
胖,真的不是可爱!而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远离肥胖,从吃开始
远离肥胖,家人该怎么做?
战胜肥胖就先要知道肥胖是如何产生的。
比如过度的营养;缺乏活动;胆小、不合群等行为偏离或者遗传因素均能导致肥胖发生。
从源头下手,才是治本。
其实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肥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摄入过多,消耗过少,所以远离肥胖要从膳食开始。
而0-1岁是儿童生长最快的时期,丰富合理的营养能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最关键的时期,充足的营养满足大脑发育的需求。
因此,保持孩子基本的营养很重要,切忌盲目节食。但充足的营养并不代表过度丰盛,要科学饮食。
1、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WHO提倡宝宝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2年甚至2年以上。
2、辅食添加
6个月后的宝宝,除了奶以外,还要吃一些含有营养素的食品或液体。辅食种类的选择上应避免含油和糖多的食物,这个月龄的宝贝正是饮食习惯和口味养成的关键时期,要从小养成口味清淡和食不过饱的好习惯。
3、一日三餐合理分配
早餐吃全天食物总量的35%,中餐吃全天食物总量的45%,晚餐吃全天食物总量的20%。
4、饱了就别再追着喂了!
宝宝从小没有被训练过自主饮食,不知道饿的时候要吃,吃饱了要停。不节制的堆积食物会导致宝宝除了本身脂肪细胞的增加外,摄食中枢也变得很迟钝。长大以后,孩子更是只要见到吃的就停不下来,即使吃饱了,他还会有继续吃的习惯。
5、饮食红绿灯
有学者将食物分为红灯食品、黄灯食品、绿灯食品三大类。肥胖儿童应尽量不吃红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而代之以绿灯食品。
合理运动少不了
0~3个月宝宝可以训练抬头;
3~5个月宝宝可以练习翻身;
5~8个月宝宝可以鼓励爬行;
2~3岁宝宝可以选择爬行、快步走、拍球等,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3岁以上宝宝还可以选择跑步、跳绳、球类等户外活动,建议每周最少进行5天的运动,每次1h为宜[2]。
睡眠养成和好习惯
▎良好的睡眠
每天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早上5点到7点,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两个阶段,因此要保证宝宝在这两个时段中进入熟睡状态。(下表为美国国际睡眠基金会推荐的宝宝睡眠时长标准)
▎双侧咀嚼
尽量让孩子吃饭时双侧咀嚼,研究发现肥胖患儿多使用单侧咀嚼。
▎减少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
较长时间的网络娱乐会增加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并且相对减少了孩子活动的时间,同时还会导致孩子视力的下降等其他危害。因此,尽量减少孩子网上冲浪的时间,减少久坐行为,非常重要。
最后,特别要强调一点,小孩子真的不是越胖越好。
很多家长以把孩子养胖为骄傲,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胖娃有福、胖才可爱、越胖越强壮……
在这种不科学育儿观的加持下,很多家长拼命给孩子补身体,因为家长的强制爱,却让孩子一代胖过一代。
不要用“胖才可爱”绑架你的孩子,孩子身体好,维持健康体重很重要。
别忘了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家长了解~
来源 |网络
*文章系本平台编辑整理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互动
看图猜成语: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
前篇题目答案:萍水相逢
精选文章
专业月嫂月子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