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没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
把吉祥话叫做“祝福”;过年也会买大大的福字,倒贴在门上,寓意“福气到了”;连新一年首次开门时,都要说句“开门纳福”,可见我们在这方面得天独厚。
“有福气”意味着夫妻恩爱,子孙贤孝,吃穿不愁……所以有福气也被视为最好的祝愿。
那么怎么才能让福气留在家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到《易经》里找寻。
从古至今,《易经》一直被很多名人志士当做必读书籍,像孔子、鬼谷子、诸葛亮,王阳明等名士,虽然身处不同时代,在不一样的领域立身扬名,他们却都熟读《易经》。
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更像是增加福气的法宝,读懂可让人生越来越顺,日子越过越幸福。
一、顺天应人,适时而动
这句话出自《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句话由历史上第一场革命,“汤武革命”而来。
当时周朝强盛,远超商朝,但是周武王没有恃强凌弱,发兵攻打商朝,而是继续埋头发展,广施舍仁义。后来,天下诸侯纷纷上书周武王,希望他能够取代商朝,武王这才发兵伐纣,顺应民心,一战定天下。
这就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所谓顺天,主要指处事要看清局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逾矩,不强求,尊重规律,循“道”守义。
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懂的顺势而为,借力前行,自然能事半功倍。
而应人则是为人之道,要讲人性、讲人品、讲人情,做一个高价值的人。
顺应人心,可以利己但不能损人,经营好人际关系,做顺应人心的的事,以得人和。
如果能按“顺天”处事,按“应人”为人,就能做到遵纪守法,互相体谅,积极上进,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自然会来到你身边。
《周易·坤卦》中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的积善就跟我们常说的“积德”一样意思。
这句话是再说,平时行善积德的人家,福报一定很大,子孙都跟着沾光。而不去积德行善的人家,也会连累后代,让后代吃苦。
仔细想想,这句话不难理解。
一人行善,会带动一家人心存善心,发善心做善举,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必然能够常存善念。
这样的家庭,对内能够彼此体恤,和谐相处;对外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拥有好口碑好人缘,别人也愿意与之打交道,帮他做成事。
这样的家庭自然能够留住福气,传承福气,让家族兴旺发达。
作恶多了,也会遭人嫉恨,甚至被报复,身败名裂是迟早的事,子孙后代也会背负骂名,难以顺利发展。
《周易·大有卦》中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很多人将“自天佑之”,解释为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是不对的。
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佑着,助也。天之所助着,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孔子讲,“佑”就是帮助的意思。
也就是说,上天愿意帮助顺应时代而为的人;人们愿意帮助敦厚诚实,笃信善道的人,这才叫“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稻盛和夫老师曾说:一个人懂得和时代共舞共振,无论怎样,他一定不会过得更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和机会,面对时代变化,不畏惧,不逃避,主动拥抱,把握好契机,做好自我的发展,总能迎来一个新的天地。
平时多向道德品行高、操守好、行为能力强的人学习,主动向他们看齐的话,事事就能如愿以偿,不出现咎害。
一个家庭,如果能够按《易经》中的这三句话去做,便能学会在顺境时从容有度,在逆境中破局而出,让福气留存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