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有余地,就是最好的福气

陈抟,五代末期与北宋初期的著名道教学者,因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而闻名于世,道教遵奉为“陈抟老祖”。他留下了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昌臻法师亦常引用其中的话教育弟子。因此篇文义深奥,现选择相关注解进行连载,让大众皆能得其妙义。

句 解

常常跟一切人事物过不去,怨天尤人,这种人会遭横祸而死,而且贻害子孙。处事待人接物都留有余地,懂得包容忍让,这种人往往会福从天降,延年益寿。

增 解

“与物难堪”,是怨天尤人,跟万物过不去。这就有违天和,不但伤自已的福德,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易经》上称此为“祸有余秧”。处处事事给人留有余地,容人之过,是替天行道,天必加福,是“善有余庆”,自然“无端福禄更延年”。其实不是无端,而是我们不明其理,所以“祸来了不知道,福来了吓一跳”。天地生万物是平等的,没有私心。树长得高,草长得矮,并不是天地不平等,而是物性使然。人不能有违天和,否则就要伤和气,和气不生就要亡身。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就会遗害子孙,所以说“不测亡身还害子”。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不圆满的有缺憾的世界。满招损,月圆则缺,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一点缺憾(余地),太圆满就完了,所以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房命名“求阙斋”。宋朝五大儒有个邵康节,算卦的祖师爷、什么梅花易数、铁板神算,都是他传下来的。还有程氏二儒,程颢、程颐。他们俩兄弟与邵康节是表兄弟,邵康节病危时,程氏兄弟正在病榻前。这时,刚巧苏东坡来探病。程氏兄弟素与苏东坡不睦,于是吩咐手下不许苏东坡进来。邵康节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就举起手来比划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不知何意。邵康节强喘了一口气说:“眼前的路要留宽一点,后人好走啊”说完就死了,才五十几岁,年纪不大。“无端福禄”,是说没什么理由,你忽然中个六合彩,摸个大奖之类的惊喜,其实这都是你自己的福德。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给人留一步路走,这个世界本有缺憾,何必将事情做绝呢?古人说:过窄路,要让一步与人,尝滋味,要让一口与人。事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我们学做人也一样,享福不要享尽,不要吃尽穿绝,什么事情不要做过头,要留有余地。

用 义

《心相篇》揭示了“与物难堪的人”必遭“不测亡身还害子”的果报;“待人有地”必然“无端得福更延年”的果报。两句话皆从行为上反应“无余”和“有余”处事接物,一个做“绝”了,一个是拓“宽”了,实则反应心量的问题。心量很小的人,常常跟事物过不去,遇到不顺其意既怨天尤人,这种人与性德相违,我们说做“绝”了,任往会遭天遣而横死,而且贻害子孙,断后福脉。易云:“天地交,阴阳生”。天有好生之德,善于修福积德之人都能爱惜天地万物,宁愿吃亏,包容忍让,待人宽厚,那怕是一草一木,这是天德昭昭,万物显性,往往无求而得,福从天降,不但延年益寿,子孙还能得其阴德而富贵,这是“人损而天补”之理。用《易经》“乾卦”说明待人接物留有“余地”的道理。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五爻乃整个事物发展过程中最黄金之阶段,上有上九、用九,留有余地,进退自如。阳爻得尊,此乃英雄得天下之时,故利见大人。而上九爻:“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上爻为穷位,过高而亢。阳爻至此,称“亢龙”。易之为道,阴极则返阳,阳极则返阴。六爻皆阳,盛极而“盈”。居卦终而将变阴,不可久也。故《象》曰“盈不可久也”。谓盛极必衰。上九爻启示我们“物极一变”的道理,我们为人处事应持“中道”,事留有余地,永远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方能走得更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不圆满的有缺憾的世界,这是因为人道本身不圆满的德业所感召,是唯识所变的世界。《佛说阿弥陀经》上讲此世界是“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如何才能使性德圆满?我们必须放下贪嗔痴慢,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方能转凡成圣,生往圆满的净土。《心相篇》启示我们为人处事应留有余地,要爱惜万物,善待万物,把生命之光溶入其中,必能和光同尘,与日月同辉。陈希夷《心相篇》全文(点击链接)

内容节选自|《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常顺居士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