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的这四个句子,如能真正受持,福气无量!

点击关注

| 人间佛法,打坐共修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湘(2022)0000106

心念与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灵有伤有问题会通过身体表达,许多身体疾病是假象,只是我们能看见果子的样子,不知种子在何时何地种下,又怎样发芽结果的。

疾病有今世的心念,有前世的因缘,观念、转念、让念念有爱,在爱中没有内疚、惧怕、愤怒,只有合一、和平、和谐。学习去爱自己,让身体成为爱的显示器,让心灵彰显本有的真善美之光!

人生,每一个心情,都是一个心灵的暗箱。人生,每一个状态,都是一个心灵的显现。科学则称之为,心灵的暗箱。

人们一旦长久生了不好的心情,很快就会招致疾病到来了。有的人,害怕过多,结果能怕出精神病来;有的人,怨恨过多,招的常是横灾。 

请记住,自然力是大能的。它根本不怕你有多么的强硬,就怕你总是随和谦让。凡是怨恨心重的人,人生命运绝大多数会悲惨苦痛;凡是随和谦让的人,人生命运大多会特别好,得天之道。

人的怨恨心重,这是人生灾难之根源,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它戒除掉才行。人生若生一念怨恨心,以后就会有一个人跟你生气,或发生一件生气的事。人生若是天天如此,就麻烦了,垃圾就会堆积太多了,人生的灾害必会降临。

如果我们这一生总是爱生气,那就会总是得病。人应该多多去参:“我不应该爱生气。”这样全身的毛病都会逐渐缓解的。请记住,如果我们人生真正学会了深深的忏悔,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的命运。

如果人生气少了,今后所遇到生气的事情就会少了;同时,别人气你的事也会少了。人们身体污浊之气减少了,身痛就会大大的缓解,人生命运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的。

人生学会自我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觉悟能力。谁能够越多找出自己的毛病,谁的觉悟能力就会越强。谁要是找别人毛病越多,说明谁的迷痴程度越深。修道之人,不见他人非,只见自己过。请大家深深铭记这句名言。

上古的时候,人人修道,人人修心,那时人均能够活一百多岁。对此,《黄帝内经》之中,曾经有过清晰的记载。现在,我们这一生,活得大多很惨。许多人天天都在找人家的毛病,有事总是怪怨别人,从来不懂得怪怨自己;天天总是使劲跟别人争斗,不知道,好争的人,争来争去一场空。

人的心情,可以利万物化万物;人的心情,能够滋养我们的生命。人的心情患病了,人的身体才会有病。我们的身体是心灵的显示器,我们却长久不知道,真是悲之。

在《黄帝内经》这部医经里,古人早就揭示出了这样一些简单的身心规律:“喜伤心。”“喜则气缓。”乐大了,一般会没劲儿;“怒伤肝。”“怒则气上。”所以,古人早有“怒发冲冠”之说;“悲伤肺。”“悲则气消。”哭得悲伤至极,人就会休克;“思伤脾。”“思则气结”;“恐伤肾。”“恐则气下。”

人生如果真正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容易患上怎样的身体疾病。

凡是爱激动的人,没有几个心脏会好的,心脑血管一般会不好;

凡是爱生气的人,容易得甲状腺,肝会不好;

凡是爱较劲、不服气的人,颈椎大多数会不好;

凡是害怕、胆小的人,肾脏通常会不好;

凡是疑心重的人,胰脏大多数会不好;

凡是没主意的人,脑袋常会迷糊;

凡是干活生气的人,肩周容易会不好;

凡是儿女不听话的人,往往腿关节会不好;

凡是认真的人,大多数会比较的清瘦;

凡是能将就就将就、喜欢积攒、不精进的人,容易会肥胖;

凡是着急的人,容易心跳加快,大多会患上高血压;

凡是害怕压力的人,大多会容易得低血压;

凡是特别爱干净的人,皮肤会容易不好,脾胃也会不好;

凡是特别爱伤心的人,胰脏多数会不好、腰也会不好,特别容易会有酸痛的感觉;

凡是爱闹心的人,大多容易得身痒的疾病;

凡是觉得人生艰难的人,往往腿脚行动起来会特别的困难。

“相”由心生,“病”由心起。所有的病都是心态引起。

佛经无数,能学者,不可胜数,但是能“通达”者,却寥寥无几。有句话说“深入三藏,智慧如海。”许多的人,真正学佛经,并没有想要“智慧如海”。却想要通过诵读佛经,来让自己的福报,不可限量。

《金刚经》中说,只要一个人,能受持此经中的一个四句偈,其福报都不可限量。很多人就想,只要念诵《金刚经》就能得福报。其实这种想法,太过于简单。真正想要获得无量福报,需要去理解它,并且受持它。

佛教中“受持”的含义,有“接受、实践”的意思。只要能做到,才会真正得无量福报。那么,就由本文与大家分享《金刚经》中的四个句子,如能真正受持,会得无量福报!

01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个人懂得了佛经中的含义,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放弃对佛经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都是在五蕴中的知见。

佛说人的一切想法,非想、非非想,都属于妄想执著。当你觉得“佛法”是这样的,那只不过是你的五蕴,给你带来的一种假象。因为如来并没有讲法,只是说了一些“筏喻”而已。这些筏喻,当你明白了如何去修,就应当放弃。其实放弃的,是你自己的妄想执著而已。

02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个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获得无量福报,能享受无量之福。但是佛说,这一切,都是人的贪心。往往一个人的贪心越重,到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一旦通过求心得到了什么,那么他的这种贪求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佛陀让人不要去求,真正要做的,就是要在事物当中,改变自己的心念,去掉自己的贪嗔痴,你才能真正“见如来”。

因为人的所有有求的想法,都来源于五蕴。只有当一个人无所求的时候,才脱离了五蕴的控制,才是清净的。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就不需要再去求什么。因为你已经什么都拥有了。

0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为法”。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不让人做事。而是要抱着“无住”的心去做事。做了,就放下了。要有这种“觉悟”的心态。

一旦一个人的心落入到世间的实相中,就容易随着变换的事物,心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真正学佛的人,却是要让自己的心,达到如如不动,才是对的。

事情可以是有为的,做事可以是有为的,但是心不能有为。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就有这个意思。很多人一学佛,就什么事都不做,这是错误的,是愚痴的一种表现。

0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会发生变化。正因为有这些变化,一个人,才能在变化中,改变自己错的、不好的。然后你的行为、你的心,只会越来越善良。

这里的“虚妄”并不是表示事物不存在,而是要视一切相,最终会成空。所以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意义,就是要在具体的事物中,去领悟事物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们对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一旦你不受外物影响,你就能真正觉悟,才能真正见一切相,皆是虚妄。

很多人觉得自己学佛了,学习佛经了,要做到“四大皆空”,要做到“六根清净”,然后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面对一切。其实,这是一种贡高我慢的表现。俗话说:“平常心是道。”学佛的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你才能在事物中,真正有所获得。当你摆出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状态,你还能得到什么呢?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