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汉字中最富含金量的字之一,幸福、福分、福气、祝福、清福……只要带上福字,无论哪个词组、句子都是那么美好。
农历春节即将到来,十方善信都会来到寺院,礼佛、敬香、祈福,祈愿三宝加持护佑,新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但由于受一些似是而非的习俗、说法、规矩影响,很多人祈福时难免战战兢兢,担心触犯什么禁忌,惹佛菩萨不高兴。
01
问: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炫香是不是烧头香、高香更好?
答:文明进香最吉祥。
头香,指的是每个人自己,新年所敬的第一支香。因此无需与他人争抢。所谓“高香”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靠依据或出处。寺院倡导大家“文明进香”,以一到三支香为宜,目的是为引发清净、虔诚之心,与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无需追求数量或尺寸,大把大把地烧,或烧高香,避免烧劣质化学香,污染环境、伤害身体健康。除烧香外,心香一瓣、香花供养,也非常吉祥。
02
问:很多人都会摸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有用吗?
答:福是“蹭”不到的,只能靠修。
因缘因果,是佛教最基本的思想。如果没种善因,无论如何是得不到相应果报的;如果种了善因,因缘成熟一定显现,别人想拿也拿不走。所以,想要获得福报,唯有通过培植福田。福田有三:恩田、悲田、敬田。对自己有恩的人,知恩报恩;对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对三宝师长,恭敬供养,这才是福报的正因。
03
问:去寺院拜佛,如果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悲智,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诸佛菩萨只有慈悲和智慧两种品质,没有贪、嗔等凡夫心。无论众生拜不拜、恭不恭敬,他们对众生唯有平等、无尽的慈悲。
之所以要去拜佛菩萨,是我们自己希求与佛菩萨相应,以清净内心,获得力量和加持。因此,拜佛的数量,随发心和当下因缘即可。
04
问: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香灰成分,跟一般草木灰差不多,没有治病、保平安、驱邪的效果。如果香的品质不好,残留的香灰还含有毒物质,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健康。
因此,千万不要相信小说、影视剧里,服用香灰治病、辟邪的桥段。
05
问:求菩萨保佑孙女高考顺利应验了,听说要还愿三年,是吗?
答:佛教重“发愿”“行愿”。
关于愿,一般人在佛前做的是“许愿”和“还愿”,而佛菩萨总是勉励我们要“发愿”和“行愿”。
许愿,是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佛菩萨,让他们帮忙令梦想成真;还愿,则是愿望兑现,去佛前表达感谢。
发愿,是在佛菩萨面前庄严承诺,要努力去完成一个愿望;行愿,是做出承诺后,踏踏实实地贯彻、修行。
06
问:据说女性生理期不洁净,会冲撞佛菩萨,是这样的吗?
答:佛教中没有这样的说法。
若要身体“洁净”才能来拜佛,那所有人都无法来寺院。因为佛菩萨教我们“观身不净”。
这个五蕴色身“九孔常流不净”,哪里有真正“洁净”的时候?礼佛真正重要的是“心清净”,只要个人身体条件允许,并无不能入寺一说。
07
问:看到寺院出家人,可以称呼和尚”吗?有没有标准说法?
答:称出家人为“师父”“法师”。
很多人习惯将出家人称为“和尚”,这是不恰当的。“和尚”专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一般在寺院中,只有方丈或首座,才能称为“和尚”。因此,见到出家人,称“师父”“法师”比较恰当。
08
问:看好多人点完香,都要礼拜四方,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火要格外小心。正确的供香姿势,是双手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无需弯腰作揖或拜四方。尤其在人多的地方,持香做幅度过大的动作,可能会伤及自己或他人。
09
问:拜佛有的人鞠躬,有的磕头,规范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
答:合十、问讯、礼佛均可。
面对佛像,合十、问讯、礼佛三种方式都可以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标准动作,可以跟随法师示范学习。
10
问:很多人都会向佛像扔硬币来祈福,年纪大投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保持安静庄重,这样才容易观心,得到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
投硬币这样的做法,大多带着嬉戏玩闹成分,与寺院的氛围格格不入,更会影响其他参访信众,破坏常住法器、财物,希望大家不要效仿。
新春在即,愿广大信众如法亲近道场、礼敬三宝,给自己和家人种下吉祥、圆满的善因法缘。
健康 环保 素食 惜福 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