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碧水潺潺,抬头青山连绵,城在碧水青山间。缱绻多情的山水滋养千年闽都,也抚育着一代代福地儿女。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深情嘱托:“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三通桥畔,游客坐游船体验内河游。叶诚 摄
心怀嘱托,感恩前行,福州市委、市政府坚守生态本底,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让福山福水成为老百姓取之不竭的福气。春节期间,福山福水福地游登上央视《新闻联播》,“闽江之心”焰火表演惊艳亮相,福船载着市民徜徉上下杭三捷河,向全国观众展示山水福城的生态宜居魅力。
树木葱茏,流水潺潺
耳畔是啾啾鸟鸣……
新春佳节
福山郊野公园游人如织
“环境好,空气也好,在这里散心真的很舒服,走累了还可以在大众茶馆休息、喝茶。”市民林闻语喜欢茶余饭后和家人好友来此漫步,“出门有福道、抬脚有福山,生活在福州感觉特别幸福!”
藏身于闹市中的福山郊野公园。林双伟 摄
漫步福山郊野公园,处处可听见山、水、人、城的“对话”,处处可看见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与海绵城市生态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生物栖息地环境营造、林相优化、生态保护修复等,这里已成为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指标最丰富的区域,也是“福道最长、观鸟道最美”的公园。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厚植城市生态底色,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福山郊野公园服务中心主任李滨说,公园围绕“福”文化打造福道、祈福台、福字坪、“福”字摩崖题刻等,并逐步融入智慧化民生设施和绿色共享生态理念,让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享“福”。
一个个休闲慢行系统
融入城市肌理,串起绿色生活
一处处人迹罕至的郊野山坡
变成老少皆宜的休闲公园
登福道、看福山、览福地
已成为有福之州的“小确幸”
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09%,累计建设山地步道、滨水步道等约7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2平方米,近1500个大小公园星罗棋布、举步可达,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千园之城”。
“你们快来看,三通桥好美啊!”昨晚,台江上下杭人潮涌动,“钱兔无量·福起双杭”三通桥实景主题秀正在举行,市民林晶晶一边用手机拍下三通桥上映出的各式光影画面,一边招呼闺蜜。
三通桥畔,游客坐游船体验内河游。叶诚 摄
另一边,三通桥码头上,乘坐游船体验内河游的市民有序排队。“正月初一至初六的晚上,我们会在上下杭举办不同主题的文旅活动,并结合内河游,让市民有得看、有得玩。”市水务文旅公司工作人员说。
晋安河上,刚投入运营的封闭式新型游船“福舟”吸引市民组团体验。泛舟水上,围炉煮茶,风雨不侵。
我市持续打造“水上福道”
丰富内河旅游业态
目前已打造白马河—东西河、
晋安河、三捷河、流花溪、琴亭湖等
5条各具特色的内河游航线
流花溪推出内河游船。邹家骅 摄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
幸福生活背后
是我市下大力气加强水系治理
市河长办工作人员表示——
我们开展集中巡河护河,落实水系提升‘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河湖存在的突出问题。去年我市主要流域9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全市河湖水质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一朵朵在空中绚烂绽放的烟花
倒映着如镜江水
光影以中洲岛为舞台纵情作画
灯笼、金鱼、榕树、剪纸等
轮番闪现……
除夕夜,光影焰火歌舞嘉年华
在“闽江之心”上演
数万群众冒雨在闽江两岸观看
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爱吃爱玩的菜菜 摄
全程观看焰火秀的市民
陈瑶琴感叹道——
按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的定位
福州持续推进两江四岸
环境提升整治
按照治山治水治城
一体化推进的思路
以国际化视野、现代化理念
精心打造山水城市新地标
位于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和闽江山水廊道双轴交汇点的“闽江之心”,正不断串联“山、水、岸、路、桥、岛”。这里,既有国际化的街区景观和文化消费地标,又有上下杭、烟台山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有青山绿水的优美生态,更有全年不断的文化流水席,打造闽都文化传承新名片。
春节前,苍霞码头和烟台山对渡航线时隔30年重新启航。市民乘船横渡闽江,饱览两岸景色,一站式打卡中洲岛、江心公园,感受坐轮渡去“爱情岛”游玩的复古情怀。“随着两岸对渡的恢复,‘闽江之心’打通了路上、岸上、水上交通联系,形成完整的车行、慢行、船行体系,解决跨江交通问题。”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晋安公园打造“北山南湖、一水贯穿”的生态绿轴,乌山历史风貌区还山于民……
融汇山水新姿
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地标
为千年闽都再添冠冕
来源:福州日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有涉及作品内容、侵权及其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