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怒
《朱子家训》有云:“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家庭的福气在于和谐。家中纵使万贯家财,也抵不过柔声细语,更能温暖人心。
作家周作人的散文《家之上下四旁》中,记载了一场关于家庭争吵的小故事。
乾隆五十二年,在湖北汉川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婆媳因一点琐事发生了矛盾。只见两人都怒气冲冲,争执不下,甚至大打出手。很快乡里邻居把此事上报给了湖广总督。
当时,清朝正在大肆推广学习汉人礼仪,乾隆热衷于“孝”治天下,满朝上下推崇“孝道”。一得知婆媳争吵的这件事,总督非常不满。于是,他当即下令,以夫妻二人不孝为由治罪,而他们的兄弟族长,因规劝教导不力,全部处置,甚至就连当地知县都被革职查办。
最后,只剩下婆婆一人,交由官方供养。
这家人哪里能想到,不过就是一次寻常的争吵,怎么就招来了灭顶之灾呢?也许这是史上后果最严重的一次家庭纷争。但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家人怒气冲天,而招来灾祸的依然比比皆是。
建一个家,千辛万苦;毁一个家,却易如反掌。
凡事要反求诸己,不要只是责怪他人。责怪家人时,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了他人,可剩下的手指却都指向了自己。你对家人恶语相向,实则是在伤自己的心;而当你懂得包容他人的过错,家人也会回馈于你更广阔的包容。
软弱的人,才会拿发脾气去逃避问题,而真正的强者懂得把动怒的时间用来解决问题。
不动怨
“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嗔怨是一切灾难祸患的根源。
有句话说得好:“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地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林徽因曾生活在一个充满抱怨的家庭。
她的母亲何雪媛,因为思想观念与文化上的差异,与丈夫丝毫没有共同语言。可何雪媛并不是积极面对差距,而是整日抱怨。
这股怨气,逼得丈夫越离越远,直到另娶他人。何雪媛更是变本加厉,“凭什么是她?凭什么她这么顺遂?凭什么……”她怨天地不公,怨丈夫不忠,怨儿女不孝。
悲愤填满了何雪媛的一生,就连林徽因也深受影响,活在母亲的抱怨中,如同身处地狱,煎熬痛苦。
抱怨,不会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生活在满是怨气的家庭,耳边都是嗔恨之语,心中必然夜会受到负面的暗示,从而只会郁郁寡欢。
正如墨子所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块洁白的丝,染青色的染料,就会变成青色;染黄色的染料,就会变成黄色。家中有怨言,像是一味慢性毒药,日复一日地吞噬着人的能量,直到消耗殆尽。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好的家庭,离不开双方的爱与感恩。越是积极正向的家庭,能量场就越温暖,幸福力就越强。
不动欲
古人云:“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
一个家庭,没有幸不幸福,只有知不知足。
有一人去沙漠寻宝,宝藏还没找到,身上带的水却喝光了。
就在此时,远方走来一名老者,送给他足够走出沙漠的水。正当他准备启程回家时,却发现了宝藏,于是他把宝藏装满了口袋,还扛了一大袋,疲累地上路了。
渐渐地,他体力不支,只好一边走,一边忍痛扔掉宝藏。但此时水也要喝完了,沙漠却还望不到尽头。最终,体力耗尽的他倒在了无际的沙漠中。
贪婪之人,心中永远不满足。越得不到的,就越挣扎越痛苦。
常言道:“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一个家庭之所以过得痛苦,就是错把欲望当需要。欲望无度的家庭,毁掉的不仅是父母的人生,更是孩子的未来。
生活从不缺少幸福,缺的是能感受幸福的心。一个家有多幸福,不是取决于你家有多少,而是你们有多满足。
家不动欲,人心富足,福气自来。
家,是每个人的归宿。幸福的家庭,不是求来的,而是靠家人自己努力来的。把家庭经营好,其实就是把自己经营好,修一颗感恩知足的心,不抱怨,不计较,幸福不请自来。
长按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