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把这件事儿搞定,家长的福气在后头…..

作为新初一的家长,朵妈深深地感受到娃一进初中忙到四脚朝天,每天作业做不完,刚冲完期中考还没几天呢,又要开始月考了。

原以为初一可以吃吃小学老本儿,先过渡一下,看来是我太乐观了。哪怕是身边的牛娃,英语、数学是可以靠小学底子支撑一阵,语文真不够。

朵妈之前就写过,初中考试对娃来说难度最大的是语文,现在的语文卷越出越活,没有基础送分题,基础知识都是在阅读里考的。

上面这张表是海淀某小强校这次初一语文统考分数段统计,大家可以看一下,90分以上几乎没有,85-90只占8%,考80分以上就是前30%了。

这还是生源最好的小强学校,其中还包括了实验班的成绩,可想而知普校娃的分数是什么情况了。

朵妈反复说过,中学语文从头到尾就考阅读和写作,考娃的语文素养和应用。小学语文考90多的娃,到了初中能考到80就不错了,大部分都奔着70多去。

所以初中成绩,数学、英语大家都不相上下,因为小学都有老本儿可吃,唯独语文,多数孩子小学的基础不够用。

朵妈可不是夸张,这次期中考后,家长会上,我们语文老师的原话:孩子们基础不好,所有人的基础都不好。

为什么?

因为到了中学后语文基础指的就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就是语文素养,而小学课内的学习重点是语言,也就是字、词、句子,读懂字面意思,能写的文通句顺就可以了。

因而小学家庭教育不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全指着课内,到了中学老师会认为你“基础不好”。

可是中学再补阅读是不可能的,一个是阅读能力是个慢活儿,全靠长期的积累,一时半会儿补不出来。

二是中学也没时间给你补了,好多孩子平时作业都写不完,尤其是哪天布置了作文。

好多家长反映,凡是有作文的,那必须熬到十一二点才能睡觉,爸妈在一边干着急也帮不上忙。

小学一定要重视阅读,培养语文素养。可能我们做这件事,小学时还看不出来有多管用,但是到了中学就知道甜了。

娃不但成绩有后劲儿,平时作业也轻松很多,关键是家长少操心。套句最近流行的梗,从小抓好阅读,家长的福气在后头。

什么是”文学素养“?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平时看了很多书,也喜欢阅读,但阅读理解却一塌糊涂。

实际上,读的书多,只能说孩子阅读量大,并不意味着孩子文学素养高。

其实,读书是一种被动输入的过程,而文学素养则是一种主动思考和掌握技巧的共同作用,是一种综合能力

概括来说,就是“理概赏析表”!

“理”是理解能力,要知道文章在说什么;

“概”是概括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做总结的能力;

“赏”是欣赏能力,就是能不能欣赏到文章的美点;

“析”是分析能力,就是有没有由表及里的推理能力;

“表”是表达能力,能把所思所想有条理有逻辑地写出来。

这些对于读什么书?怎么读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都是有方法可寻的!

这些方法,孩子很难自己“悟”出来,而且也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掌握的,搞不好会不得其法。

所以想培养好孩子的文学素养还是需要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沪江的文学素养课就是一个特别棒的培养文学素养的课程!


↓↓↓

1.可遇不可求的名师资源

现在几乎很难在市面上找到比它更能集中更多豪华优质文学专家阵容的线上资源。

京圈知名的姜天一等老师领衔,这些名师之前以线下讲授为主,不在北京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听到他们讲授。现在通过沪江就能够上,对全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好的福利。

听一节姜天一的《三十六计》,你就明白何为名师!我身边从孩子到大人听下来没有不入迷的。

姜天一讲《三十六计》↓

不得不说,好老师就是能把内容讲活!姜天一老师擅长化繁为简,用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孩子切身明白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

2.课程体系完整,系统性提升文学素养

知识分散、不成体系,是影响孩子理解文学的硬伤。像身边很多妈妈,跟风购买一堆像哈利波特、人类简史这类顶流IP读物回来积灰。

看着每本都挺好,就是缺乏体系。

即便藏书几千本,也常常为此困惑:这个年纪到底应该读什么书?这也是文学素养迟迟构建不起来的极大原因!

沪江的文学素养课对此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阅读体系。全套资源总共620节,系统覆盖了古代、现代文学、创意表达等方方面面,每本书的筛选,都紧扣部编教材中小学高频考察书目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

不仅如此,外国文学的挑选更是吻合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认知层次的提高,每一本书单都值得反复品读。

比如泰戈尔、高尔基、莎士比亚、莫泊桑、大仲马、勃朗特三姐妹、芥川龙之介等世界文学大师的著作相继登场;

还有沈从文巴金、鲁迅等部编教材常客的经典作品和《神奇校巴车》《精灵鼠小弟》《淘气包埃米尔》等当代文学;

古文更是一大亮点!

李白、杜甫、王之涣,苏轼、 王维、李清照,所有小古文篇目紧贴课本。

史记、论语、四大名著更是从文学史入手重新排列组合了教学内容。不按作品来教,而是按作家来说作品,这也是沪江文学素养的独特之处!

传统教学法是“点、线、面”式,而沪则完全反过来↓

自古文史不分家,弄清楚了作家作品,也相当于掌握了一小半历史,后续能够为孩子串联各种知识点,形成体系打下基础。

孩子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听课,整体的历史感也会更强烈,对课程的逻辑清晰,记忆自然更加牢固。

这些国学经典和世界名著,如果孩子自己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现在的学业压力下,应该是极难完成的。

但是通过沪江文学素养的浸润,优秀的老师会带着孩子们把重点、难点、要点、有趣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和解读,将“文史哲艺”融会贯通,构建广博完整的知识体系。

用生动的演绎带孩子走进经典,在探究中激发兴趣和思考,一下子就高效了很多,孩子从小学到大都够用了。


3.直击重点,把知识点揉碎内容读透!

像四大名著,很多孩子即便读了原著,考试仍然啥都不会。像之前小甥女就提过一道关于《西游记》的语文测试题,明明读了那部分,可完全没注意到考试考到的知识点。

考的啥呢?题目是:率领十万天兵天将的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和四大天王。“四大天王”都是谁?

是佛教中的四位护法天神,在须弥山有牛犍陀罗山,这考察的是对西游记背后的佛教、道教的文化知识!

而这才是中高考阅读考察的重中之重!

(中考名著阅读解析——《水浒传》)

所以,选对了书目后,阅读方法是文学素养的另一个标志。不同的书目,阅读方法也是不同的。

有的书适合泛读,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了解内容结构即可;有的书则需要精读,需要深度领悟作者的思想,分析书中人物背景以及被隐藏的深意之后。

比如,孩子们都爱的安徒生的《豌豆公主》,是一个王子利用一粒豌豆找到了真正公主的美好故事嘛?

虽然看似如此,但这都是表象,它的内核究竟是什么?来听听同样来自名校,北大中文系赵伯奇老师怎么讲的。

他用了一个清奇的角度分析了安徒生正是借用这则童话讽刺当时那个年代娇生惯养的贵族们。

读完整本书,如果再回到之前的问题,孩子们想必都会有了更多的思考。

沪江的人文素养就是这样,教会孩子把生活和书籍的价值感立意相结合,融入考学热点,加深对书籍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读透一本书。真正做到带着孩子们思辨阅读

4.不费眼睛、上课自由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这么好的资源还是全套采用了录播的模式,每节课约20–30分钟,支持无限次回放(在碎片时间可看也可听)。

这种有连续性、又能见缝插针的学习方式,对于挤不出大块时间、找不到线下平台学习的家庭来说,真的很刚需!

现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优质资源都不便宜。

这次我也争取到了300免费体验名额,强烈建议大家带孩子试听一下。

14节课的内容设置非常丰富,既有《史记》、《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这样的传统名著解读,还有《夏洛的网》等经典外国儿童文学介绍。每天一个学习主题,让孩子爱上文学!

点击下方小程序报名并添加老师微信即可开课学习

现在报名试听还免费文学素养资源礼包,是可以打印出来的电子资源哦~

1、知识素养合集

👇

200个成语闪卡(含拼音、释义)

四大名著知识点思维导图

小学古诗、阅读资料合集

👇

53位唐代诗人图谱

137首必背唐诗(拼音+赏析+文学常识)

*学习资源为电子文本资料,老师将通过微信、邮件等形式进行发放。

如上方小程序识别失败,

可扫描添加沪江小助手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